高二化学教案: 【恒耀娱乐官网】《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
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
二、知识梳理
考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
1.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指①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②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因”,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是“果”。
速率时间图象:
3.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第一层含义:用同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υA+=υA-
第二层含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即υA+:υB-=m:n(m、n为化学方程式中A、B前面的系数)。
③“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率、体积、体系压强、体系温度等多种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④“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υ正=υ逆,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⑥“同”:只要外界条件相同,同一可逆反应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就相同。它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或从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开始,都可建立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的标志
(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②各组分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③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是:
①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变化。例如2NO2(g)N2O4(g)
②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不为0,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例如2SO2(g)+O2(g)2SO3(g)。
③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3)不能作为判断标志的是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或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为0,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如:2HI(g)I2(g)+H2(g)。
③对于均为气体参加或生成的体系,恒容时密度不发生变化。
考点2: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注意: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移动的结果使二者相等。
2.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 v逆
v正> v逆 正向 v正.< v逆 逆向
考点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浓度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的影响: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
以N2 + 3H22NH3为例:
条件
反应速率
N2转化率
N2的平衡浓度
NH3的体积分数
V不变
充N2
↗
↘
↗
↗
充He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P不变
充He
↘
↘
↘
↘
减小容器体积
↗
↗
↘
↗
升高温度
↗
↘
↗
↘